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

多项“全球第一”,大国重器屡破纪录!细数工信领域“十四五”成绩单

  红星资本局9月9日消息,今日,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,介绍“十四五”时期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,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有关情况。

  红星资本局9月9日消息,今日,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,介绍“十四五”时期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,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有关情况。

  “十四五”时期,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从31.3万亿元增长到了40.5万亿元,制造业增加值从26.6万亿元增长到了33.6万亿元,整个“十四五”期间制造业增加值增量预计达到8万亿元,对全球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超过30%。

  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已接近30%,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;制造业门类体系完整优势更加明显,在全世界50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,我国大多数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。

多项“全球第一”,大国重器屡破纪录!细数工信领域“十四五”成绩单资料图 图据IC photo

  “大国重器”屡破纪录

  产业升级步伐加快。2020-2024年,我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年均增长7.9%和8.7%,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提升到34.6%和16.3%。新能源汽车去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,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;造船业国际市场份额持续全球领先。

  产业科技创新重点领域进入到“跟跑”加快、“并跑”增多、“领跑”涌现的新阶段。

  “大国重器”多空间维度实现了突破。C919大飞机累计交付22架,安全运送旅客超过300万人次;大型水陆两栖灭火飞机AG600预计年底前将有3架飞机交付使用;长征七号运载天舟九号仅用了3个小时就完成了太空的物资闪送;“深地塔科1井”在地下10910米的深度胜利完成了钻探,“沧渊号”超大直径盾构机在各重大建设工程中不断刷新工程掘进纪录;大型邮轮“爱达·魔都号”自商业首航以来至今已经运营了140余个航次,接待中外旅客超过53万人次;大洋钻探船“梦想号”已经正式入列,最大钻探深度达到1.1万米。

  造福民生方面,复兴号CR450动车投入使用以后,运营时速可以达到400公里,从北京到上海只需两个半小时;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、腔镜手术机器人研制成功,大大提高了手术的精准度。

  近700项关键共性技术实现突破

  创新是第一动力。5年来,我国创新投入稳步提升,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1.6%,570多家工业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。

  “十四五”期间,工信部新布局了16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,总数达到33家,突破近700项关键共性技术,打通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瓶颈。累计认定187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,遴选首批241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培育中试平台。

  创新投入方面,企业研发经费已占到全社会研发经费的3/4以上。创新产出方面,工业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从“十三五”末的90.7万件提高到了去年的124.4万件,在当年发明专利申请总数中的占比也从60%提升到了65%。

  作为产业创新的高地,国家高新区总量从2020年的169家增加到了178家。

  2024年,178家国家高新区实现园区生产总值19.3万亿元,占全国GDP的比重达到了14.3%,比“十三五”末提高了1个百分点;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了71.8万元/人,比“十三五”末翻了一番。今年上半年,国家高新区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6.9万亿元,同比增长6.5%。

  2024年底,国家高新区聚集了70%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、80%的全国重点实验室,企业研发经费投入、拥有的发明专利数均占到全国的50%左右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国家高新区内先后诞生了全球首台超导量子计算机、全球首个通用人工智能系统原型等原创技术和产品。

  2024年,国家高新区汇聚了全国33%的高新技术企业、46%的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;营收超亿元的企业达到了4.3万家,比“十三五”末增长了29.4%。

  光伏、动力电池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取得群体性突破

  “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加速融合,是我们‘十四五’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色。”工信部部长李乐成表示。

  5年来,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、覆盖最广的网络基础设施,5G基站达到459.8万个,5G应用在矿山、港口、工厂等遍地开花,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设备连接数超过了1亿台(套)。

  公共服务领域,全国中小学实现100%互联网接入率。5G、千兆光网应用在500多家三甲医院落地推广,覆盖院前急救、住院治疗、康复出院等各个流程。

  智能制造成效明显。数据显示,我国已建成7000余家先进级和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,推动工艺、装备、软件集成创新。光伏、动力电池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,智能制造装备和系统解决方案取得群体性突破。

  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470台/万人,远超全球平均水平。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量占到全球的比重超过了50%。人形机器人具备从关键芯片、部组件到整机的全产业链制造能力,实现了从“舞台上动起来”“赛场上跑起来”向“家庭里用起来”“工厂里干起来”进化。

  累计超过2000家专精特新企业在A股上市

  “十四五”期间,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数量、效益、质量都有显著提高。截至2024年底,全国登记在册的中小企业数量超过6000万家,2021年以来,平均年新增超过400万户。2024年,全国规模以上中小企业的用工人数超过1.28亿。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的增加值、营业收入、利润总额的年均增速分别为6.4%、7.4%、5.4%,均高于大型企业。

  专精特新“金字招牌”的成色更足。“十四五”以来,我国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0万家,累计超过了14万家;其中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总数超过了1.46万家,这些企业平均研发投入的强度超过7%,这些数字均高于规上工业企业,平均授权发明专利达到了22项。此外,有累计超过2000家专精特新企业在A股上市。

   

责任编辑:祝加贝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大火龙新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/52076.html

作者: wczz1314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3000001211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